當年到實地訪調後,搭公車從中和行經秀朗橋,回到車水馬龍、繁榮景象臺北市公館一帶,腦中猶存秀朗橋下的孩子情況,有如天壤之別。
面對臺灣社會中,截然不同的經濟人口的階級落差,以及在這種克難的居住環境中,若要談及族群文化的延續和教育的提升,有如緣木求魚!
新店溪流經整個臺北盆地,在和河流的不遠處,另有小碧潭違建區,以及對岸的較大的「乾乾」部落(後來稱為「溪洲部落」),在那年代的訪調拍攝期間,沉重的思考和心情常圍繞著我。悠悠的河水,流經遠古的歷史,流到近代臺灣的都市化發展,也帶來原鄉原住民的遷移流動的歲月,
(黃美英 攝,198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