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返鄉參加豐年節(三)

花蓮光復鄉光復小學

從馬太鞍移居都市的族人,童年曾唸光復國小。此國小成立於日治時代大正十三年(1924年),原名是「馬太鞍公學校」,校址位於馬太鞍部落中心。戰後以「光復鄉」之名,改為「光復小學」。

大致而言,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在臺灣設立三類小學,一是1898年7月後公布〈臺灣總督府小學校官制〉及〈小學校令〉,確立臺灣的「小學校」制度,主要是提供在臺日本學童就讀的小學。二是提供臺灣漢人唸的「公小學校」。三是專供臺灣原住民就讀的「蕃人公學校」。日治時期「馬太鞍公學校」學生雖然以阿美族為主、漢人次之,但並未採用「蕃人公學校」的名稱。

民國八十三年(1994)北富國小正名「太巴塱國小」,族人也希望將光復國小改稱「馬太鞍國小」。光復鄉代表會昨包括副主席蔡智輝、代表鄭萬正都提案正名,鄉長謝忠淵表示會協助行文縣府,但未能完成。

(黃美英攝,1995年,幻燈片數位化)


基本資訊

  • 取得對象
    黃美英
  • 別名
    臺灣原住民族的都市遷移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花蓮縣
  • 撰寫者
    黃美英
  • 創作者
    黃美英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95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存放位置
    個人珍藏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