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屏東滿州鄉港口茶之包裝。港口茶,係因種植於屏東縣滿州鄉港口村而得名。
港口茶一詞,首見於西元1894年屠繼善纂修的「恆春縣志」卷九-茶之屬。書中記載:羅佛山茶-距縣城東北三十里,其地崇山峻嶺。知縣周有基購茶秧,教民種植,並建茅屋三、四間,以為往來憩息之所;今廢。其茶味甚清,色紅。十餘年來,未能推而廣之,每年所產,不過數十斤。港口茶-距縣東二十里,地臨海,茶亦不多,色、香、味都與羅佛茶相似。「恆春縣志」裡記載恆春所產茶葉係由二地所產,一是羅佛山茶,二是港口茶。羅佛山茶,為知縣周有基購茶秧所種,港口茶則未提及由何人及何時種植?但二者色、香、味相似,依此看來其栽種品種與加工技術應是系出同源。
依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統計,2020年(民國109年)滿州鄉植茶與茶業採收面積均為1.44公頃,年產1253公斤。是台灣濱臨存亡危機的茶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