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八十年代之後,聯合豐年節聯歡大會,匯集縣市城鎮的所有原住民的參加,並推選出總頭目或會長等人物,人數和活動增加,然而也有族人認為,以往移居都市的原住民便常藉著節慶祭儀,相互聯絡、聚集歌舞,這些族語樂舞原本深具族群情感凝聚和儀式表達的意義,但是,成爲縣市政府文化活動的一項表演後,轉變爲一種「美化」國家和政府形象的工具化功能,也逐漸遠離其社群生活的脈絡。
但大部分的族人認為,既然移居都市,希望能以原住民身分積極推動族群活動,爭取在都市中能受到重視,並展現族群文化特色,而且能擴大和結合在都會區的族人力量,互相幫忙,共同解決各項困境,發展未來。
傳統阿美族的男性長者和中壯年的男性年齡級,雖然在都市的謀生工作不易,但也是靠著族群的認同和責任感,以及積極參與地方政府舉辦的聯合活動,為族群發言和行動,爭取族人在都會中的權益和機會。
(黃美英攝,199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