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部落的ilsin,是屬於男性年齡階級的重要祭典活動,按照年齡級的運作,領唱者是男性長者,領唱的男性不是為「歌舞」表演,傳統祭典活動主要也具有與神靈溝通的涵義,參與男性跟著吟唱,女性不能參加各年齡級的活動,但有的部落也有女祭司領唱,有的部落也有某些時段是可以有女性家族代表參加。
從日治時代,殖民政府為了表示「重視文化」或推展觀光,逐漸安排婦女也加入所謂的歌舞慶典。在當代臺灣各縣市政府為了增加節慶活動的盛況,也鼓勵婦女展示各項表演,並推舉婦女代表,以及婦女的領唱,或是安排大會歌舞、迎賓舞、遊客共享、族群融合等歌舞聯歡活動,在這些節目活動中,婦女的樂舞表演吸引更多社會大眾。
傳統習俗和禁忌,往往隨著社會政治環境而演變,這也是離開部落在城市的調整與適應,當代都市的聯合豐年節,其性質主要仍是以族群的聯誼交流為主,祭典儀式已逐漸遠離傳統部落的脈絡。
(黃美英攝,199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