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十五)填補漢人的底層工作

回顧原住民的遷移,1960年代以來,大量的原住民移往都市謀生,填補了漢人城鄉移民的社會底層工作,他們主要是從事勞力密集、技術低、高危險性、流動量大的勞動工作。從部落到都市謀生的原住民,有為數甚多的流動性人口。1980年代,分布在各大都市就業謀生人數估計約83,000人,佔原住民總人口數四分之一強。


實際上,原住民社會的外流人口,很難有一確切的統計數字,據1989年省政府民政廳副廳長吳堯峰的〈都市山胞政策之回顧與展望〉一文,引用警務處的統計資料,設籍人口數共有46,975人,至於未設籍而實際在非原居地工作或生活者,除了從事遠洋漁業者,約有17,864人,其餘未曾做過系統調查。


往都市謀生的原住民,且與景氣、季節相關而有所變動,例如從事礦工的流動率高,連礦物局都無法算出究竟有多少原住民礦工,吳堯峰綜合各項資料,推算實際在都市謀生(包括海上船員)的原住民約為八萬人。若以此推算,則原住民總人口數中,每四人便有

基本資訊

  • 取得對象
    黃美英
  • 別名
    臺灣原住民族的都市遷移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新北市
  • 撰寫者
    黃美英
  • 創作者
    黃美英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84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存放位置
    個人珍藏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