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影片拍攝日期為民國103年(2014)4月9日,拍攝地點位於鎮江街外林森南路8巷,為318學運之抗爭紀錄影片之一。本影片中可見林飛帆、陳為廷、賴中強等決策小組成員站於圍牆旁,其前方則有場外參與學運抗爭的群眾席地而坐,並且其中一名男子刻正發表其對於佔領立法院退場的想法,決策小組成員則仔細聆聽。
318學運,又稱太陽花學運,是指於民國103年(2014)3月18日至4月10日間,由臺灣人民(大學生、公民團體為主)所發起的社會運動。因反對《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強行通過審查,民國103年3月18日抗爭群眾佔領並封鎖立法院,立法院外圍則湧入大量聲援者。抗爭期間內,另亦曾延伸「佔領行政院」、「330反服貿遊行」等事件,同時群眾利用社群媒體、街頭演講等形式擴散運動對於當時社會的影響力。最終於同年4月6日,時任立法院院長王金平承諾將會提出制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4月10日抗爭群眾從立法院退場,318學運宣告結束。
參考資料:
1.曾婉琳(2020)。這不是一場抗爭,這是一段過程:318 公民運動物件蒐藏在臺史博。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刊,第19期,87-132。
2.韓景樺(2016)。影響台灣民眾支持社會運動之因素-以318學運為例。新北市,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班,4-7。
3.許詩愷(2024/3/12)。太陽花10年後──10個值得被記住的關鍵字。報導者。https://www.twreporter.org/a/318-movement-10th-anniversary-10-keywords(瀏覽日期2024/10/16)"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