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孔廟創建於嘉慶二十二(1817)年,道光四(1824)年完工。當時的新竹市為淡水廳治所在,屬於縣(廳)學的孔廟設置於竹塹城內,顯現清代新竹地區由開墾社會邁向文治社會。日本統治時期引進新式教育,因孔廟在市區所佔的腹地廣大,孔廟遂被挪用為新式教育場所,長期作為文教重心。明治三十一(1898)年10月設立的新竹公學校,最初借用位於西門的明志書院作為校地,明治三十九(1906)年孔廟修繕完成後,新竹公學校的校地遷至此處,直到昭和十二(1937)年才遷移他處。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