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為觀音亭小庵,主祀觀世音菩薩,創建於乾隆四十六(1781)年,主要出資者為王世傑。嘉慶元(1796)年由御史崎遷至巡司埔(即今址),並改名為竹蓮寺,主要由莊德出資。道光五(1825)年和九(1829)年由內公館林紹賢、林祥雲父子重建和增建。同治十二(1873)年郊商陳長水首倡捐款,再次改建。明治四十二(1909)年由信士倪光輝、蔡炎、鄭正龍、蔡淵等發起重修,為兩進兩護龍的建築。因靈驗而香火鼎盛,為新竹地區的重要信仰中心,為新竹市歷史建築。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