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雄站開出的莒光號,通過愛河鐵路橋,一旁正舉行愛河臨時橋開工典禮。愛河鐵路橋原稱「高雄川橋」,西元1941年配合縱貫線改道高雄新驛而建。原先愛河鐵橋上有3線軌道,分別是高雄-鼓山間的小運轉線、西正線、東正線。西元2009(民國98年)年3月先將小運轉線改為臨時西正線,原西正線作為臨時東正線,原東正線橋樑拆除後,西元2009(民國98年)年6月26日舉行開工典禮,在舊橋北側新建一座臨時鐵路橋。西元2011(民國100年)年3月起,舊橋路線切換至臨時鐵路橋,隨即拆除使用了七十年的舊橋。
西元2011(民國100年)年11月進入非汛期後,開始在舊橋原址,動工新建愛河河底隧道,以圍堰的方式,分作三塊,依序在西元2011-2012、2012-2013、2013-2014三個年度的非汛期施作完成。
西元2018(民國107年)年10月鐵路切換下地後,臨時鐵路橋也完成階段性任務,拆掉橋上鐵軌及電車線,挖除愛河兩岸橋台後,增建自行車爬坡道,2021(民國110年)年8月以「斜光橋」之名,成為愛河景觀橋,也象徵鐵路地下化綠園道全面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