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雄機廠開來的臨港線列車,即將匯入屏東線,進入高雄站。臨港線與屏東線包夾的三角空地,鐵路拆除後,已另建社會住宅大樓。西元1937年的新高雄市都市計畫中,除了將高雄驛東遷,也規劃了環繞大高雄市外圍的臨港線鐵路。二戰結束前,臨港線東段,沿著今日凱旋路的部分已經完成。
隨著西元1950年代獅甲、草衙一帶工廠紛紛設立,西元1960年代中島擴建區及貨櫃中心的建設,西元1970年代啟用高雄鐵路機廠及前鎮車場,西元1979年鐵路電氣化至前鎮,東臨港線每天運送著大量的貨物,經高雄站,繼續北上。
東臨港線在今民族站現址,開始與屏東線平行,一起進入高雄站。西元2011(民國100年)年5月起,配合地下化施工,高雄站內的臨港線路段拆除,在站外的屏東線新設一組道岔,臨港線直接岔入西正線,使得高雄站南端的進站號誌機,也改設於此。算一算,從自立陸橋的北端進站號誌機,到民族陸橋的南端進站號誌機,所定義的「站內」範圍,竟長達3公里!這時,高雄站成了全台灣控制範圍最遠的車站。
西元2018(民國107年)年9月28日,東臨港線開出最後的機廠員工下班車後,10月14日與高雄市區地面鐵路,一起走入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