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遷移路徑有高有低,還要配合永久位置的高程,必須先將帝冠式車站頂升3.94公尺。接著在老站結構物基礎下方,及移動路徑上,打出一片承壓版,鋪設鋼軌、鋼棒及架設移動裝置。然後北移4.8公尺,鋼軌及移動裝置轉向後,再往西側移57.86公尺,接著分段卸降2.19公尺,完成永久定位,技術上比第一次遷移更為複雜。
西元2021(民國110年)年2月,帝冠式車站建築以每小時8.3公分的速度,展開兩階段頂升作業。3月中博高架橋拆除後,7月26日開始往北移動4.8公尺,8月22日開始往西移動57.86公尺,是日由行政院蘇貞昌院長、交通部王國材部長、高雄市陳其邁市長等主持啟動儀式,並由十九年前第一次遷移表演的左營高中舞蹈班學生,再次拉著紅色彩帶,重現當年歷史場景。
二次遷移路徑有高有低,還要配合永久位置的高程,不能再採一路平推的「總掘工法」,而必須先將帝冠式車站頂升3.94公尺。接著在老站結構物基礎下方,及移動路徑上,打出一片承壓版,鋪設鋼軌、鋼棒及架設移動裝置。然後北移4.8公尺,鋼軌及移動裝置轉向後,再往西側移57.86公尺,接著分段卸降2.19公尺,完成永久定位,技術上比第一次遷移更為複雜。
2月開始,帝冠式車站建築以每小時8.3公分的速度,展開兩階段頂升作業。3月中博高架橋拆除後,7月26日開始往北移動4.8公尺,8月22日開始往西移動57.86公尺,是日由行政院蘇貞昌院長、交通部王國材部長、高雄市陳其邁市長等主持啟動儀式,並由十九年前第一次遷移表演的左營高中舞蹈班學生,再次拉著紅色彩帶,重現當年歷史場景。
以油壓千斤頂同步將站體頂升3.94公尺,工人並隨時巡檢千斤頂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