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拍攝於民國60年代,地點於瑞三選洗煤場旁的汙水處理廠,照片裡為汙水進行過濾時,將煤膏的沉澱、煤渣、煤塊再次製成煤餅二次運用,在瑞三建造汙水處理廠前,由選洗煤場所製作的廢水將直接流入基隆河中。後來因應國家對於環境的政策發布,瑞三鑛業於台灣煤礦界中第一個設置汙水處理廠,選洗煤場的廢水透過汙水處理廠,原先烏黑的廢水透過沉澱處理後,排放進入基隆的廢水達到肉眼可見的清澈度。原先隨著廢水一併排入基隆河的煤渣、煤塊也透過汙水處理廠再製成為煤餅,煤餅擁有三至四千卡路里可燃燒與販售,煤餅也成為瑞三鑛業公司透過汙水處理的二次經濟。自從瑞三選洗煤場引入巴姆洗煤機及建造汙水處理場後,過去曾來到侯硐地區基隆河中手工選洗煤的婦女因此而減少許多,可驗證瑞三鑛業在設備上更新使得煤炭的使用率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