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拆厝

清除和拆卸,屬於老屋修繕前期工項,這個步驟最有趣的地方在於:現場遺留下來的痕跡,是窺探前人生活方式的線索。

清除一切天地壁的表面附著物,依材質分類後,留下能用的,丟掉已經不堪使用的,有些很明確是處理過後可以循環再利用的材料,像是黑瓦、大樑和紅磚。

也有一些讓人猶豫又煩惱,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的項目,像是懸掛在樑上不知用途的鐵鍊,又或者,是掛在窗戶上年代久遠面貌模糊的護身符。

煩惱了兩天,每一次路過心裡就發怵,兩個人推來推去,後來是我去拿下來的。雙手合十在心裡說著:「謝謝長久以來庇佑家宅,還有在這裡生活的人。祢們辛苦了,可以休息了!」然後取下來,放到待丟棄的麻布袋裡。內心懷抱尊敬,然後完成當下應該做的工作。

這大概是修繕前期,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了。

※本筆詮釋資料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及財團法人榮民榮眷基金會共同委託財團法人台灣地理資訊中心執行「移動•行動-戰後臺灣榮民與眷村生活記憶暨轉譯計畫」製作。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流動部落
  • 貢獻者
  • 時間迄
    2023/03/21
  • 時間起
    2023/03/17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