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村Line」與「喇叭塔」

建業新村是一個在2010年被指定為文化景觀的海軍眷村,除了紅門黑瓦的日式平房、外牆貼著繽紛馬賽克磁磚的戰後常民建築、以及一些戰時軍事設施(像是防空洞、碉堡)和消防設施(如戰備水池、蓄水塔)。它更是一個綠意盎然、生態豐富的眷村,除了吸引想在眷村生活的進駐者,還有松鼠、啄木鳥、黑冠麻鷺還有蝴蝶…生物在這裡棲息。

在搬到這個村子之前,我從來都不知道城市裡面也會出現貓頭鷹,還就在我所生活的社區裡。

起因是有鄰居在全村共用的LINE群上傳了貓頭鷹現蹤的照片,引起興奮又熱烈的討論,更釣出了一堆晚上出來散步想要偶遇貓頭鷹的鄰居,大家在散步裡開始閒聊、慢慢熟絡。當時是2019年,是村子在曾經一度因眷改荒廢後,又重新有新的進駐者搬進來的第二年。

「村line」的存在,就像是眷村時代豎立在村子裡的喇叭塔。當年的「村長廣播」已經變成在手機裡叮咚叮咚響起的訊息和圖片,新奇的事情、重要的事情會透過群組佈達,而居住在一個多數是一樓平房,和鄰居之間可以隔著圍牆互相探頭打招呼的眷村裡,注定了鄰里的互動很容易離開線上,回到線下,在生活裡成為彼此親近的存在。

※本筆詮釋資料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及財團法人榮民榮眷基金會共同委託財團法人台灣地理資訊中心執行「移動•行動-戰後臺灣榮民與眷村生活記憶暨轉譯計畫」製作。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2.694141436004088
  • 所在地-經度
    120.290032966999
  • 是否開放
  • 撰寫者
    流動部落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