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浮屍立廟

根據《99年度連江縣歷史建築「金板境天后宮」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馬祖民間信仰有「浮屍立廟」之特色,其原因源由傳統習俗裡,若有人意外溺斃,屍體不得經過村落,也不能設靈堂辦葬禮,來避免厲鬼所帶來的煞氣以及抓交替的情形。因此,村民會選擇在事發地或浮屍發現地來建廟(陰廟),後因靈驗事蹟與傳說愈來愈多,漸而轉變為保護地方的鄉土神。

浮屍立廟的演進過程,大致以溺屍→厲鬼→厲神→鄉土神(正神),與陰廟→香火廟→角頭廟→陽廟的形式演變。主要廟宇為(1)后澳楊公八使廟(2)橋仔白馬尊王廟(3)高登島大王爺廟(4)亮島大王廟(5)馬港天后宮(6)牛峰境廟(7)福澳地母廟(8)梅石澳高王爺廟(9)科碲澳文武白馬大王廟(10)青帆陳元帥廟(11)田澳蕭大哥廟(12)柴澳張將軍廟(13)清水澳忠義廟等。

圖中即為位於西引的清水澳忠義廟。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 資料來源
    中國科技大學(2010)。99年度連江縣歷史建築「金板境天后宮」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頁8)。連江縣:連江縣政府。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