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箱長約73.5公分,寬67公分,高38公分。整個箱子內外材質都是金屬製成。有別於軍中木頭釘製的置物箱。
李長神原名李長清,到台灣後因和長官同名,被改名李長神,雲南省昆明市,1923年12月12日生,1968年以少校軍階退伍,領終身俸,2000年9月10日病逝于永康榮民醫院。
李長神生前說:他就讀雲南昆華中學一年級末時,部隊到學校徵兵,他加入「軍政部學兵總隊」軍事訓練後分發到「重砲擊砲團」,到印度和緬甸的戰場和日本人打仗。
他們在印緬戰場時,這個箱子裡面原來放著通信器具,抗戰勝利後,裡面的通信器具被拆走,這箱子留下來在部隊放重要文件。電信箱從印緬戰場→國共內戰→台灣,都一直在李長神所待的部隊。李長神退伍時將它一併帶走。
在台灣和同僚的李姓遺孀同居、沒結婚。因她領有原來老公的半俸。
回鄉探親時,父母皆過世,只剩一個哥哥和兩個妹妹,及他們的後代。兄妹三人都想將子女給李長神收為養子,但吵鬧的結果是他都沒收養他們的孩子。
他過世時,大陸的兩個妹妹還活著。榮民服務處將他平房拍賣後的錢,和他的餘額退伍金等遺產,等他兩個妹妹來台辦理繼承。同居的李女士向榮民服務處抗議,說李長神的房子是要送給她的,但因沒證據,只能黯然離開房子。
※本筆詮釋資料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及財團法人榮民榮眷基金會共同委託財團法人台灣地理資訊中心執行「移動•行動-戰後臺灣榮民與眷村生活記憶暨轉譯計畫」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