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林園耆老戴健城說,鳳桂尖是清代《鳳山縣采訪冊》記載的鳳髻山,俗稱「鳳桂尖」,鳳山丘陵最高處「鳳冠」所在,旁有兩小峰,形若飛鳳展翅,鳳山縣命名取此。
1944年日軍《築城陣地要圖》鳳桂尖的陣地砲堡最為密集,坑道群分上中下層,上層是大型砲陣地,中層共有6個砲壘,下層亦有6個機槍堡,內挖掘有四個戰備水池,收集由岩隙流出的地下水,目前水池內仍可見流動的清澈山泉水,讓人驚奇。鳳桂尖段下層坑道往西連通到海邊鳳鼻頭坑道砲壘,中間以涵管穿越沿海公路。往東北之坑道可連接到「獅喉岩段」,再連接到「清水巖段」,再連接到「潭頭山南段」。往北則連接到「山頂段」,再連接到「潭頭山北段」,長達十五公里、深入地底30米,中間有多處坍塌,至今無人全程勘查過,內部狀況不詳,應是二戰期間全臺灣最大的地下坑道系統。林園鄉老一輩目前八九十歲的人,許多人被徵召參與坑道工事開鑿,鄉親描述說:未竟完成的戰備坑道山麓兩側,南北縱線長達六公里以上,而東西中橫線約兩公里的主坑道曾經打通過,工程之艱鉅有如「地下長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