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雲南反共救國軍」加入泰緬孤軍部隊,於1953年第一批來到台灣的雲南同鄉們,幾年後退伍,當時輾轉來到花蓮縣光復鄉大全村光復溪河岸地,覺得這裡與雲南老家的地理環境相似、鄰近光復糖廠交通商業機能方便,一群剛退伍的雲南老鄉在此落因地生根,當時開墾山丘地於光復鄉大全村河岸地邊緣至光復鄉大興村馬錫山間,集體開墾安頓共食。
這次尋根的最後一站,來到羅成興、許世保老家,這是一棟約50坪瓦房雙拼別墅,地基完全以雙手用石板砌成,完全不輸給原住民石板屋古蹟,廚房、浴室,豬圈依然清晰可見。楊海文描述著當年情景,大夥嘖嘖稱奇。趙忠義回憶:他們家院子比我家房子地基還大,種了一顆曇花,每當開花時大夥都來圍觀,從小我們就知道曇花一現的道理。
※本筆詮釋資料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及財團法人榮民榮眷基金會共同委託財團法人台灣地理資訊中心執行「移動•行動-戰後臺灣榮民與眷村生活記憶暨轉譯計畫」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