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雲南反共救國軍」加入泰緬孤軍部隊,於1953年第一批來到台灣的雲南同鄉們,幾年後退伍,當時輾轉來到花蓮縣光復鄉大全村光復溪河岸地,覺得這裡與雲南老家的地理環境相似、鄰近光復糖廠交通商業機能方便,一群剛退伍的雲南老鄉在此落因地生根,當時開墾山丘地於光復鄉大全村河岸地邊緣至光復鄉大興村馬錫山間,集體開墾安頓共食。
楊海文表示,這之前是他爸爸楊有榮的家屋地基。以前一開始是茅草屋,旁邊有橘子樹、芭樂樹、樟樹,樹下有石磨,蓋了結婚新房後,原本前面沒有樹直接看到花東縱谷與火車,只要聽到火車聲就能準確知道時間!當時山下是大興車站,一次颱風來破壞後就裁撤了。計程車開過來也看得到。下面有個丁字路口,往上開就是上面的家戶,轉進來就是自家人。山林管理所(之前林務局)要收地回去給補償,但當時不想要錢希望保留原本家屋。
圖中的老照片,是過去在家屋前的請客情境,當時在門口可擺4-5桌,門口台階的遺跡都還在。
※本筆詮釋資料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及財團法人榮民榮眷基金會共同委託財團法人台灣地理資訊中心執行「移動•行動-戰後臺灣榮民與眷村生活記憶暨轉譯計畫」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