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筍是雲南家族的常備醃漬物,初夏到入秋是麻竹筍的產季,雨後筍子冒出頭,剝殼後切片或切絲入罐加水,靜待自然發酵。浸入水中的筍子隨著日子從罐中飄出讓人分泌唾液的酸香。
圖為李貴蓮示範的酸筍魚,她的父親李枝權是隨著「雲南反共救國軍」加入泰緬孤軍部隊,於1953年第一批來到台灣的。李貴蓮的母親是緬甸的傣族,當初跟著李枝權飄洋過海到台灣,但在生下么女後身體無法復原,最終抱病去世。李貴蓮年輕時嫁給同為雲南老鄉的唐曾燦,今年65歲的她現在仍居住在大興村,有一小塊菜園,菜園裡有雞有鴨,好不熱鬧。
酸筍魚為雲南傣族的經典佳餚,李貴蓮說這道菜其實相當簡單,她一邊說一邊把自己醃的酸筍大把大把的夾出來備用,辣椒和酸筍一起炒香後將魚放入一起燴到入味即可,也可以用蒸的,酸筍魚其中的酸辣鹹香包含了雲南人喜歡的所有味道。
※本筆詮釋資料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及財團法人榮民榮眷基金會共同委託財團法人台灣地理資訊中心執行「移動•行動-戰後臺灣榮民與眷村生活記憶暨轉譯計畫」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