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九)過爐

究竟「割火」和「交香」有何不同呢?若就儀式過程觀察,並沒有明顯的區別,但在象徵兩神(兩廟)關係的意義上,各寺廟主事者著重的目的有所差異,宋龍飛指出:松山進香團重視割子時火,割火時由和尚誦經,宣讀疏文,直至子時,廟門關閉,才割取祖廟剎那間所焚化的香火。大雅進香團則重視割取兩地爐火相交剎那間的祖廟靈火,交香的時間由卜杯(擲筶)定之(宋龍飛1971:124)。

至於「交香」最主要的方式,是在兩廟的香爐中燃燒金紙、肅柴等,直到兩香爐的香煙相交在一起後,再行掬火。近年與朝天宮有「交香」的廟,除了有分靈寺廟外,後來也因為全省各地有很多廟和朝天宮有「交陪」(即交情和關係良好之意),所以舉行「交香」。

另外有一種方式稱做「過爐」的方式,是信徒將自己家中供奉或宮廟供奉的神像請來,恭置於朝天宮正殿神龕前,燒香祈拜之後,將神像高舉後越過案上的香爐,表示沾附了香爐上的香火靈氣。

參考書目:
宋龍飛(1971),〈臺灣地區媽祖廟進香的兩個實例〉,《中研院民族所集刊》31:65~133。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基本資訊

  • 取得對象
    黃美英
  • 取得方式
    訪談
  • 管理者
    黃美英
  • 別名
    十三、香火儀式
  • 撰寫者
    黃美英
  • 創作者
    黃美英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82/03/28 ~ 1982/04/03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底片
  • 存放位置
    個人珍藏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