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媽祖的香火雖是來自湄洲祖廟,日治初期鎮瀾宮改往雲林縣的北港朝天宮進香,舉行「祝壽大典」和「割火」(刈火)儀式,到了西元1987年(民國76年)鎮瀾宮董監事終止往北港朝天宮進香,西元1988年(民國77年)改往新港奉天宮「遶境進香」,取消「割火」(刈火)。
戰後的二十年間,參與大甲媽祖進香的人數和團隊逐年增加,至西元1980年(民國69年)間,據廟方的估計,參與慶典的信徒約有五萬人之多,可算是臺灣媽祖慶典活動規模最大、人口最多者。
此幻燈片是拍攝於西元1982年(民國71年),進香隊伍進入北港中山路往朝天宮的遊街情況。下午兩點神轎從北港舊公園起駕,進入市區遊街,起駕後,進香隊伍再度抖擻精神,為達到目的地而欣慰異常,接駕的大隊人馬,在開路警車及「報馬仔」的引領下,踩過一路的鞭炮屑,在夾道歡迎的人潮中往朝天宮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