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件為電熨斗,製作年代約西元1970年(民國59年)年,文物典藏於臺南市仁德區,臺南市二空眷村文化營造促進會管理。
照片中可見紅色的電熨斗,塑膠外殼,有把手、插頭,非蒸氣式,底部受熱處為白色。部分塑膠外殼已經發黃有變質情況,電線外皮纏繞之人造纖維固化發脆,電線本體無彈性,標籤紙發黃有汙損,溫度調節鈕移動不易。總體長22公分、寬11公分、高12公分。
早期眷村使用木炭熨斗,隨著時代進步,發展成電熨斗,有了電熨斗後,眷村婦女要為先生燙他們的軍服就方便許多。
物件為電熨斗,製作年代約西元1970年(民國59年)年,文物典藏於臺南市仁德區,臺南市二空眷村文化營造促進會管理。
照片中可見紅色的電熨斗,塑膠外殼,有把手、插頭,非蒸氣式,底部受熱處為白色。部分塑膠外殼已經發黃有變質情況,電線外皮纏繞之人造纖維固化發脆,電線本體無彈性,標籤紙發黃有汙損,溫度調節鈕移動不易。總體長22公分、寬11公分、高12公分。
早期眷村使用木炭熨斗,隨著時代進步,發展成電熨斗,有了電熨斗後,眷村婦女要為先生燙他們的軍服就方便許多。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