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四) 1987年的改變

至西元1987年(民國76年)以來,鎮瀾宮董事會特別關切媽祖進香的歷史及其意義的詮釋,不但出版新的廟志(1987,1990),並重新修改以前廟志的進香歷史,董事董振雄先生也對外界發表文章,欲「更正」進香歷史的詮釋;董振雄認為古時是趁清明春耕,前往笨港乘船渡海至湄洲祖廟謁祖進香,後因日治時期及大陸淪陷,無法回湄洲,乃權宜至笨港進香。

嘉慶四年(西元1799年)笨港遭洪氾後,天后宮被洪水沖毀,居民疏遷於現在的北港、新港、南港定居,而大甲鎮瀾宮進香團遂改往北港(董振雄1988:13)。

綜合整理各方資料及實地調查結果,大甲媽祖進香的歷史演變,大致有四個重點:

1.中日甲午戰爭之前,曾往湄洲祖廟「謁祖進香」。

2.日治初期至1987年往港北朝天宮進香。

3.1987年至1990年往湄洲祖廟天后宮、港里祖祠天后祠。

4.1988年迄今,改往新港奉天宮「遶境進香」

參考書目:

張慶宗、陳永騰(1981),〈大甲鎮瀾宮的肇建與北港進香〉,《臺灣文獻》32(4):178~183。

董振雄(1988),〈大甲鎮瀾宮戊辰年天上聖母遶境進香記〉,《民俗曲藝》53:13~46。

基本資訊

  • 取得對象
    黃美英
  • 取得方式
    訪談
  • 別名
    七、大甲媽的進香演變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大甲鎮瀾宮
  • 撰寫者
    黃美英
  • 創作者
    黃美英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82/03/28 ~ 1982/04/03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底片
  • 存放位置
    個人收藏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