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四)《安平縣雜記》的記載

自宋代迄今,媽祖信仰已普遍流傳於大陸南方沿海地區。隨著漢移民渡海來臺,媽祖信仰則與移民在島上的拓墾開發密切相關,而媽祖祭典活動的盛況和重要性,也受到學者李獻璋(1965、1967、1979)和廖漢臣(1965)等學者的重視

在此回顧臺灣媽祖儀式之文獻資料,從中理出有關進香與割火儀式之基本特徵。

從清代的林焜熿等纂修的《金門志》卷十四〈風俗記〉中,有一段關於天后媽祖的進香記載,但過於簡略,宋龍飛認為《安平縣雜記》較能代表第一個臺灣媽祖的進香實例(1971:71),

後人推測《安平縣雜記》(黃典權編定1958)約在光緒十七至二十年間採訪,成書時間應在光緒乙未丙申之交(約光緒二十一、二十二年,即1895、1896),書中描述安平迎媽祖的盛況,以及民眾熱烈的情形。

參考書目:

林焜熿等,1956(1882),《金門志》,臺灣文獻叢刊第八○種。臺北:臺灣銀行研究室。

撰者不詳,1958(1895),《安平縣雜記》,《臺南文化》六(二):72~144。

撰者不詳,1958(1895),《安平縣雜記》,臺灣文獻叢刊第五十二種。臺北:臺灣銀行研究室。

基本資訊

  • 取得對象
    黃美英
  • 取得方式
    訪談
  • 別名
    六、「進香」的意涵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大甲鎮瀾宮
  • 撰寫者
    黃美英
  • 創作者
    黃美英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82/03/28 ~ 1982/04/03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底片
  • 存放位置
    個人收藏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