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三)流動的香會社群

有關進香的由來和組織,顧頡剛認為是從周代的「社祭」演變成為後來各地各村的「社神」崇拜,因此,進香信徒所組成的「香會」,即是從前的「社會」(鄉民祀神的會集)的變相(頁11)。

 換言之,由於風俗演變,古代的固定的「社會」演變為流動的「社會」,流動的「社會」有二種:一種是從廟中舁神出巡的賽會,一種是結合了許多同地同業的人齊到廟中進香的香會,後者是指香客到遠處的神佛面前進香的風俗(頁12)。

此外,也有替人「帶香」的風俗,「天津每年到妙峯山進香的人很多很多,有一種風俗是帶香會,有的是團體,有的是個人,據說不下二百餘處。替人帶香,亦是一項心願。」(頁205)

參考書目:
顧頡剛(1969),《妙峯山》。中山大學民俗叢書。臺北:福祿圖書公司。


基本資訊

  • 取得對象
    黃美英
  • 取得方式
    訪談
  • 別名
    六、「進香」的意涵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大甲鎮瀾宮
  • 撰寫者
    黃美英
  • 創作者
    黃美英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82/03/28 ~ 1982/04/03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底片
  • 存放位置
    個人收藏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