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件為家用織毛線機,製作年代尚未考證,文物典藏於臺南市仁德區,臺南市二空眷村文化營造促進會管理。
照片中可見織毛線機長105公分、寬8.5公分、高20.5公分,由多樣零件組成,有些零件缺失,外殼及主體有些許生鏽,有蓋子能收納成一個鐵盒方便攜帶。
早期軍人普遍薪水不高,在村內的眷村媽媽們在家務之餘,往往會做些家庭代工貼補家用,包含做聖誕燈泡、縫製毛衣、背心、繡花、黏塑膠花等等。時常可以看到有一兩戶人家的媽媽會將材料批貨至村內,再分給其他人加工,事後論件計酬。眷村媽媽偶爾會拿張板凳放在家門口,一邊跟左鄰右舍聊天,一邊打毛衣,時間往往很快就過去,織毛線機的出現也大大增加了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