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之一云:「清末大甲往北港進香約七、八十人左右,當時因人不多,力量不夠,北港對大甲的招待並不熱誠;因連年如此,而引起大甲人士的不滿。有一年主辦進香的和尚便重金聘請唐山師傅,請他觀察北港正湄洲媽祖的容貌及尺寸大小,另雕刻一尊模樣相同的媽祖神像,便在次年往北港進香入朝天宮大殿後,偷偷將兩尊神像調換位置,次日回駕,和尚便將北港朝天宮的正湄洲媽祖請入神轎,隨即回駕。」
傳說之二是:「大甲和北港兩尊媽祖本就非常相像,有一年合火完畢,和尚請錯了神像,將朝天宮正湄洲媽祖請入轎,此後『大甲媽』便突然靈驗起來了,而號稱『大甲媽祖最靈驗』」(張慶宗、陳永騰1981:182,郭金潤編1988:119)。
西元1986年(民國75年)後,鎮瀾宮董事對這些紛紛云云的傳說十分不滿,認為混淆該廟媽祖歷史的正確性,極力排除各種流傳的說詞。
參考書目:
張慶宗、陳永騰(1981),〈大甲鎮瀾宮的肇建與北港進香〉,《臺灣文獻》32(4):178~183。
郭金潤主編(1988),《大甲媽祖進香》,豐原: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