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一)詣廟進香的詞意

「進香」一詞,見之於《辭源》,為「拈香」之意,《辭源》並引宋代《朝野類要》(頁208)所載:「北宮聖節及生辰,必前十日車駕詣殿進香。」據此說,進香含有「詣廟祝壽,點香祈拜」的儀式意涵。

《辭源》並沒有提及「割火儀式」。換言之,《辭源》所解釋的「拈香」一詞,可能不包含「割火」之意,方志中關於祭典的記載,常見「拈香」和「進香」之詞,但也缺少「割火」儀式的說明,如《古今圖書集成》的〈歲功典〉有:「宣化鎮。三月二十八日東嶽帝誕辰。拈香奠觴獻果,焚誦祈拜。」

由此可知「進香」的基本形式,是指廟方或團體或個人,前往廟宇的神前燒香禮拜,但各地區的民俗信仰,流傳久遠,各自也發展出不同的儀式活動。

在台灣,看似繁複多樣的媽祖儀式活動,基本上是由地方之間的宮廟、神明、香火(或靈力)和信徒交互構成儀式的運作網絡,因此在「神明」、「香火」、「靈力」和「人」之間的互動關聯,透過各種儀式表達當中的象徵意涵,構成信仰文化的展現。

基本資訊

  • 取得對象
    黃美英
  • 取得方式
    訪談
  • 別名
    六、「進香」的意涵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大甲鎮瀾宮
  • 撰寫者
    黃美英
  • 創作者
    黃美英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82/03/28 ~ 1982/04/03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底片
  • 存放位置
    個人收藏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