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清代雄鎮北門砲臺

雄鎮北門砲台其原始基座,據說為1681年(明永曆35年)建的港口防砲,清代也在這裡設防汛據點,砲台所在的小山頭,是清代地圖所畫的「涼傘嶼」。目前所見雄鎮北門砲台,則建於1875年(清光緒元年),是「牡丹社事件」後,清廷政府驚覺日本人西洋人,企圖以武力占領臺灣,再不加強軍事防禦,臺灣將被占領。於是沈葆禎派唐定奎督造,同時興建雄鎮北門砲台、旗後礟臺以共扼打狗港,於1876年(清光緒2年)完工。砲台聘英國工程師設計,雖屬歐式但仍融入中國式城門,1894年(清光緒20年)又增置兩門4.5公噸重的阿姆斯壯大砲,砲管口徑6吋。雄鎮北門砲台屬不規則橢圓砲台,用紅磚、咾咕石、鐵水泥建成,其入口處為紅磚砌成之中國式城門,其上有五個雉堞,城門上可容數人站立,兵舍則採地下化,在入口斜坡兩側地下設置兵房及貯藏庫。日治時期在砲台旁邊又增加了信號台、海水浴場、宿舍等建築,單純的砲台環境從此變得雜亂。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高雄市鼓山區哨船頭蓮海路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2.617583333333332
  • 所在地-經度
    120.26640555555555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
  • 相關人物
    沈葆禎
  • 現況
    良好
  • 隸屬
    土地:高雄市政府 管理:高雄市政府
  • 時間分期
    1876至今
  • 交通方式
    開車
  • 撰寫者
    攝影-宋德威、撰文-郭吉清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2.617583333333332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0.26640555555555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高雄市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鼓山區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哨船頭蓮海路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