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神宮原位於薯榔村的一坑口,宮內除山神外,亦供奉著劉伯溫,於何時興建已不可考,並在山神宮一側,尚有紀念礦工罹難者之「石底坑場殉職者招魂碑」,後來民國44年時因聚落中心轉移,請示當地風水先生後,將其遷建到了菁桐坑,即為白石村中埔地區現址。
其為臺陽公司為求在石底煤礦地區,能夠安撫礦工與在地民眾人心而興建,而且每年逢年過節均會固定進行祭祀活動以祈求闔家平安,香火一度興盛,後遷於白石村後,因台灣煤礦業逐漸沒落,香火亦逐漸不如以往,又臺陽公司之預算縮編,而對山神宮疏於管理,現在由當地民眾自發對其整理。
山神信仰大致上為早期人民對山川河流等大自然之物之崇拜所發展下來,為一種對土地上神明之信仰,但台灣是以土地公信仰較多,山神信仰在台灣則並不多見,此為石底煤礦之一特色場域。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