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埔里地名故事-史港

埔里地名故事-史港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埔里地名故事-史港

史港位於眉溪北岸,原為高山族眉社的根據地,其地名的由來有3種說法,其一,昔日有一頭目名為潘史港者,在當地擁有大片土地,故以史港為地名。其二,早年當地種有許多香蕉,眉社族人稱之為史港,意指香蕉之實,也就是香蕉很多的意思。其三,在聚落西邊有一溪流(今稱史港溪),故以台語發音稱之為西港,後來誤稱為史港至今,日治時期稱之為史港坑庄,今屬史港里的範圍。
高山族眉社族人遷離之後,於清朝道光年間,有來自苗栗、大甲一帶的平埔族道卡斯族人最先入墾史港,之後於清朝光緒年間,才陸續有閩籍和粵籍的漢人遷入,進而慢慢形成聚落,當地分別有頂史港及下史港之分。建立於日治時期的序平宮昭德堂,奉祀關聖帝君為主神,1959年的八七水災之後重建,是史港地區的信仰與活動中心,也是當地最醒目的地標。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NC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全國教師會
所在地-地址
南投縣埔里鎮南投縣埔里鎮西安路昭德堂附近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4.00558
所在地-經度
120.957099
是否開放
資料來源
自撰
撰寫者
潘祈賢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