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埔里盆地住著兩個族群,分別是南邊的埔社以及北邊的眉社,兩個部落隔著一條溪流為界,由於該溪流比較靠近眉社,因此該族群遂以眉溪稱之,是埔里主要的溪流之一。
從埔里盆地北邊蜿蜒流過的眉溪,由於源頭在萬大與霧社的方向,因此早期先民遂以「萬霧溪」稱之,其實那是一種誤解,因為眉溪源自於力行產業道路附近,匯集了哈奔溪、東眼溪、南山溪、本部溪及石墩坑等支流之後才進入埔里盆地,屬於大肚溪的上游,而源自於萬大附近的溪流為濁水溪的上游,兩者之間並沒有關聯。
由於眉溪沿途風景優美,加上種有許多的梅樹,因此亦有人以「梅溪」來稱之。另外,在日治時期發生霧社抗日事件期間,日軍沿著眉溪一路挺進山區,而在途中與原住民發生多次爭戰,導致眉溪血流成河,因此那段時間人們遂以「楣溪」稱呼,意指倒楣不祥;而埔里資深的書畫組織「眉之溪畫會」亦以眉溪為名,顯見埔里人對眉溪的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