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藝團體:
屬於地緣性之子弟班性質,昔時凡地方廟會皆自行演戲酬神 ,大甲地區現有五個主要曲館,但非鎮瀾宮附屬團體,每五年一輪,參與大甲媽祖進香活動及神誕慶典,共演八臺戲,廟方補助四萬元。另外,西元1991年(民國80年)由國立藝術學院學生組戲團,隨駕演出。
據報導人的回憶:日本時代,大甲盛行「軒園相拚」的儀式性演出,大甲鎮上的成樂軒和鳳霓園,屬北管子弟班,成立皆有近百年歷史。鄉村(指大安、外埔)有三個社,屬於南管子弟班。日治時,市場的魚商出貨支持鳳霓園,肉商支持成樂軒,八月初一的「普市場」,酬神演戲,軒園相拚,愈演愈炙,欲罷不能。軒園相拚最久的一次是日治時乞雨,在媽祖廟前搭兩戲棚,持續半個月之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