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生活》、《樂生劫運v2.0》紀錄片深刻紀錄了樂生療養院的重要歷史見證,尤其聚焦在反迫遷時期。自西元1930年(民國19年)起,樂生療養院一直收容了因漢生病而被迫離開家庭、學業和工作的院民,長年承受身體疾病和社會歧視的困境。然而,晚年又被迫面對由捷運機廠工程建設所帶來的家園威脅。
自西元2004年(民國93年),樂生保留自救會和青年樂生聯盟相繼成立,致力於揭示真相,反駁了「樂生不拆,捷運不通」的謊言,並將漢生病院的重要價值傳達給社會大眾。紀錄片中反映了院民對院區的深厚情感,包括對涼亭、草木和信仰等空間的歸屬感,以及對環境和家園破壞的擔憂。同時,紀錄片也揭示了政府官員如何運用專業語言來限制公共政策的討論,以維護自身權益,卻犧牲了弱勢院民的晚年生活和尊嚴。
這部紀錄片歷時五年的拍攝,蒐集了大量素材,並建立了「樂生影音資料庫」。隨著時間推移,運動所引發的討論不僅關注居住保障、醫療安養、文資保存和環境保護,還擴展到長期連結台灣社會的公共性議題。樂生院舍的保存修復不僅涉及院民的居住保障,還牽涉到運動記憶和生命史的詮釋,持續引發官方和民間的對抗,呼籲社會關注這個重要的議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