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992年杜潘芳格獲第一屆陳秀喜詩獎將獎牌獻給母親詹完妹照片

  此為1992年杜潘芳格獲得第一屆陳秀喜詩獎,於頒獎典禮上將獎牌獻給母親詹完妹時所留下的照片。

  陳秀喜為臺灣第一位女詩人,受過六年公學校教育,15歲即展現創作天賦,能以日文寫新詩、短歌及俳句。1967年加入笠詩社並開始以中文創作詩歌,更自1971年起擔任社長直到逝世。與杜潘芳格同為「跨越語言的一代」的詩人,也是活躍於新詩壇,深受青年朋友愛戴與親切交往的前輩詩人。在其逝世後,家屬設立「陳秀喜詩獎」以鼓勵後輩詩人,而杜潘芳格便是「第一屆陳秀喜詩獎」得主。

  潘芳格出身客家望族,1927年出生便隨赴日求學的父親移居日本,直到1934年才回臺定居。因家族背景之故,雖能進入小學校與新竹高等女學校接受教育,但臺人的身分令潘芳格一直遭受日籍同學罷凌。為宣洩此痛苦與經歷,開始以日文寫詩,同時也寫小說、散文。1965年,加入強調本土意識、標誌臺灣精神的《笠》詩社,開始發表中文作品。八零年代後,則積極以客語寫作,並將日常語言提升到文學藝術層面,豐富並拓展客語文學園地。身為「跨越語言的一代」的詩人,其詩文字淺白,意象鮮明,除投射出內在的心靈活動、散發對原鄉的熱情與關懷外,更有著強烈的女性意識、面對語言轉換與國籍認同的困境等特質。


 1. 金尚浩,2018。戰後東亞現代詩的視野:以陳千武、高橋喜久晴、金光林為中心,臺灣文學研究雧刊,21:27-62。https://gitl.ntu.edu.tw/wp-content/uploads/2022/01/ 02-金尚浩.pdf(瀏覽日期:2023/09/04)

 2.《「客家女詩人-杜潘芳格文學創作調查研究及策展計畫」勞務採購案 修正 計畫成果報告書》,(瀏覽日期:2023/09/04)

 3.〈杜潘芳格〉,臺灣大百科全書,98年10月29日,

 https://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4644(瀏覽日期:2023/09/04)

 4.〈杜潘芳格〉,文訊雜誌社/文藝資料研究及服務中心/名家檔案,https://www.wenhsun.com.tw/authorsite/detail/15(瀏覽日期:2023/09/04)

 5.〈杜潘芳格〉,客家雲,105年10月19日,https://cloud.hakka.gov.tw/details?p=1831(瀏覽日期:2023/09/04)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張祐誠
  • 創作者
    杜潘芳格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992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