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986年9月14日杜潘芳格前往韓國參與亞洲詩人會議合照

  此為1986年杜潘芳格前往韓國首爾參與「’86아시아(亞洲)詩人會議서울(首爾)大會」時,與其他與會者的合影。

   亞洲詩人會議以1980年日本地球詩社於東京召開的國際詩人會議為開端,此後由臺、日、韓三國輪流舉辦亞洲詩人間的交流會議,邀請各地會員或別的國家代表前往訪問。當時杜潘芳格擔任笠詩社聯絡人,因而經常與其他國家詩社會員聯絡,也代表詩社出席會議並在會議上唸詩。1986年9月15日至17日,在韓國首爾召開「’86亞洲詩人會議」,杜潘芳格也代表笠詩社參與大會。

   潘芳格出身客家望族,1927年出生便隨赴日求學的父親移居日本,直到1934年才回臺定居。因家族背景之故,雖能進入小學校與新竹高等女學校接受教育,但臺人的身分令潘芳格一直遭受日籍同學罷凌。為宣洩此痛苦與經歷,開始以日文寫詩,同時也寫小說、散文。1965年,加入強調本土意識、標誌臺灣精神的《笠》詩社,開始發表中文作品。八零年代後,則積極以客語寫作,並將日常語言提升到文學藝術層面,豐富並拓展客語文學園地。身為「跨越語言的一代」的詩人,其詩文字淺白,意象鮮明,除投射出內在的心靈活動、散發對原鄉的熱情與關懷外,更有著強烈的女性意識、面對語言轉換與國籍認同的困境等特質。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張祐誠
  • 創作者
    杜潘芳格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986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