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2007年(民國96年)第二屆「東台灣海峽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 國際保育研究工作會議」

研究顯示,定棲於ETS東台灣海峽(台灣西岸水域)的中華白海豚是一個數量不到100隻的特有族群,若不儘快落實保護台灣的中華白海豚和其棲息地的對策,來避免其所面臨的許多嚴重威脅,這群海豚就會從台灣消失。中華白海豚是一種生活在河口淺海與近岸水域的食魚性哺乳動物,由於仰賴水陸交界的棲地為生,因此格外易受干擾。

第二屆國際性工作會議在西元2007年(民國96年)9月4日到7日假台灣彰化市舉行,仍以東台灣海峽中華白海豚為會中討論焦點。與會者除了當地海豚研究人員、保育人士與海洋工程人員,還包括了來自加拿大、美國、日本、巴西、英國以及香港的專家。官方、學術機構代表與當地民間保育團體提供了一幅令人憂心之台灣西部沿岸環境現況的圖片,指出五項對白海豚生存的主要威脅:流到河口的淡水流量降低、棲地消失、誤觸漁網、工業與生活廢水污染和水下噪音。

專家群呼籲台灣政府,就中華白海豚的重要棲地發表正式公開聲明;對可能會影響中華白海豚及其棲地的現有與計畫中的開發案,進行公開透明的評估;採行最佳可得的方法以減輕該類影響;沿岸海域禁用流刺網與三層網;限制觀賞中華白海豚觀光活動僅能在岸上平台進行;同時公布污染物質濃度與其他環境相關數據。

想要讓東台灣海峽的特有之中華白海豚得以救亡圖存,唯有透過個人、團體、中央與地方政府,以及產業的協同行動努力,才可能達致。


基本資訊

  • 取得對象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 取得方式
    訪談
  • 管理者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 別名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 資料來源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 撰寫者
    驊驛文化有限公司
  • 創作者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07/09/04 ~ 2007/09/07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存放位置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