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曾文溪渡槽橋的修復

嘉南大圳自1920年開工已屆百年,時至今日,這座水利設施依然是嘉南地區重要的灌溉設施,其背後是百年來水利職人日常維繫與經驗傳承的結果。他們的故事,值得被細細紀錄。

興建於昭和4年(西元1929年)的曾文溪渡槽橋,為嘉南大圳南幹線輸水的重要設施。然而,渡槽橋的南側被水利單位評估會阻礙水流,因此遭到拆除,使得渡槽橋呈現斷橋的狀態,目前正在針對橋面、欄杆、北橋臺、鋼桁架等部分,進行修復。

正在修復中的橋面結構裸露,因此能夠觀察到其建築的素材。透過觀察橋面的鋼筋混凝土,可以發現當時骨材的挑選相當嚴格,石頭都有經過揀選,避免使用過尖銳者,多選擇沒有稜角的石頭,而當時使用的水泥,則多從日本進口。

橋的欄杆則使用圓鋼筋製成,以混凝土包覆,外層再進行粉刷,在欄杆上能見到些許溝紋,乃是人為造成,以增加粉刷跟混凝土的連結,這次主要針對鋼筋生鏽與混凝土爆開等損害較嚴重處進行修復,其他部分則避免過度修復,以保存其原本的模樣。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渡槽橋兩側掛有軍方使用的油管,乃是相關單位對於渡槽橋的額外利用,雖然為了修復,清除部分管線,但也可以留下一段油管,作為渡槽橋生命史的解釋,說明其在輸水、交通之外,尚有其他額外的工作與用途。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21/01/29
  • 媒體類型
    影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