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南大圳自1920年開工已屆百年,時至今日,這座水利設施依然是嘉南地區重要的灌溉設施,其背後是百年來水利職人日常維繫與經驗傳承的結果。他們的故事,值得被細細紀錄。
烏山頭水庫,為嘉南大圳的水源命脈,1920年開始興建,1930年完工,供應嘉南平原灌溉用水。關於當代嘉南大圳系統的引水流程,首先自曾文溪引水,經過烏山嶺隧道抵達烏山頭水庫的水位計,總長約十公里。水位計獲取測量資料後,工作站才能接收到水位訊息,這時距離水源出發的時間,往往已經經過六個小時了。
從水庫放水至灌溉區域的工作,由烏山頭分處負責,但要放多少水,則是先由各分處調查彙整,回報嘉南管理處進行加總,嘉南管理處再轉知烏山頭分處,總共需要放多少水,因此烏山頭分處知道放水的總量,以及較大支線的水量,但是分至各支分線的水量,則由各分處控制。
一般標準放水時間為早上七點,烏山頭水庫放水後,經由分歧工作站往南邊和北邊的灌溉區域進行放水,隨後便由七個灌溉分處分配水源。分處、工作站之下,有一千六百多名「掌水工」,他們並非水利會的員工,但受水利會指揮監督,在重點時間進行水路巡視,確保水源分配,並負責處理緊急狀況,可說是整個水源系統中最重要的小螺絲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