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埔里手工紙─工具─壓乾機、烘紙鐵板

剛從抄紙槽拉出來的紙胚飽含水分,脫水是必要的步驟,在數千年前造紙術剛發明的時候,古代人是用大石塊來壓乾,全憑肢體感覺來配重,經驗不足的話,很容易把紙胚壓爆,老師傅的寶貴經驗在這個時候再度凸顯。 1980年代油壓機普及之後,埔里的造紙廠開始取代大石塊,配合定時器,可以預設壓乾的進度,不再擔心紙胚被壓爆了。配合紙張的長方形狀,大多數的紙廠以長方木塊來壓紙胚,少數是採用圓形鐵塊。 紙胚經過壓乾機去除大多數的水分後,還要經過烘紙鐵板將水分進一步烘乾,紙張才能永久保存,早期是用柴火爐灶,現在改用蒸氣加熱,鐵板溫度約60至80度,夏天作業真的是揮汗如雨,冬天工作就舒服多了,下雨天如果衣服曬不乾,還可以把家裡洗好的衣服帶到工廠裡烘乾,不用送到洗衣店烘衣服,這可以說是埔里紙廠員工的另類福利。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資料來源
    《埔里鎮手抄紙業田野調查》48頁
  • 撰寫者
    廖肇祥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