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山隙里郭姓前里長的講述,小崗山這五個砲堡是民國95年撤哨的,荒廢很久了,以前跟漯底山、大崗山 一樣,未撤哨時,一般民眾是無法隨意上山的,目前崗山之眼停車場道路口就有哨兵擋住,無法再往前,是陸軍的營房有駐軍,火砲在砲堡內。再根據老兵張如漢的書寫,他說民國38年來到臺灣,有幸奉派小崗山砲臺,當年在一起服役的同袍,有一百多人,小崗山有四門大砲,我們單位的全銜是「高雄要塞第三總臺第二大臺第一臺」,負責防守半屏山前西海岸地區。一個臺相當於一個步兵連,當時的臺長是李沃枝少校,分臺長胡敏中尉,班長是吳宏泉上士,我則擔任觀測下士。第一次看到15公分口徑的加農砲,一發砲彈要二位年輕力壯的阿兵哥才搬得動。這四門大砲,原由日本人安裝在「小崗山懸崖絕壁的山洞內」,日本投降後,由我軍接收,其中有幾個山洞由空軍儲放物資,有一排人看守。張如漢先生所描述的日本人蓋的小崗山砲臺,位於山頂三角點附近,目前看到的這五個砲堡,是民國50年代建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