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再談教師的階級定位與立場

2006年3月23日台北市教師會總幹事羅德水於苦勞論壇談教師的階級定位問題,指出討論教師的階級屬性,難免要面臨情感上與實質上的落差。但就算教師有著稍微高於工人的薪資收入,無論作為國家雇員,或受聘於私立學校,其收入之主要來源均為他們的勞動所得,完全符合「受雇主僱用從事工作獲致工資」的受薪階級定義。然依批判教育學觀點,學校教育的一大功能即在維持、複製社會關係與生產關係,教師則在這個過程中,無意識地充當起資本的代理人。
教師這個職業徹頭徹尾屬於勞工階級,竟然做起鞏固資本主義統治的事來。究竟教師該以什麼具體的行動化解這樣的矛盾?教師應認識自身的階級位置,以勞工階級的立場來從事教育工作。
羅德水認為學校教育的目的,不該只是照本宣科地教導學生順應資本主義的社會現況,更應該勇於揭露教材中的潛在課程,培養學生批判思考的能力,教師的教學不僅要質疑不合理的現況,更要以建立較符合公平正義的社會為最終目標。另外,再以教師的集體行動組織工會,不該只是出於教師權益的維護,而是如何透過工會運動的持續推展,讓多數教師可以從中認識自身的階級屬性,進而與廣大的勞工階級聯合起來共同改造社會尤為關鍵。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洪維彬
  • 創作者
    羅德水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06/3/23
  • 媒體類型
    文件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