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水壺

早期的水壺為氬鉛片材質,民國50年代以後,始出現塑膠桶水壺。瑞三鑛業的礦工每日都會帶這麼一大桶水壺,裝滿水才足夠滿足一日工作的水分攝取量。不過水壺的大小也隨著工作場所,或個人飲用量的差異有所不同。如果工作地點較為涼快,則三公升水即可,但若身處坑內十分炎熱的地方,則需要五公升以上。因此礦工會依需求量購置水壺,大部分以此五公升水壺為主。礦工一早上工必須攜帶水壺與便當,並且放置工作地點最近處,未飲用完畢的水,會在出坑前就倒掉。但有時少部分的人自己攜帶的水喝不夠,於是偷喝,甚至喝完其他礦工的水,導致被偷水的礦工該攝取的水量不足,因此十分氣憤。為懲罰偷喝水之惡行,礦工甚至小便於自己的水壺中,讓偷水賊喝到自己的尿;甚至有礦工特別留意是否有人偷喝水,藉此嘲笑礦工牛飲人尿的慘樣,成為礦坑內人們抵制偷水與惡作劇嘲弄的重要花絮。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周朝南
  • 撰寫者
    王新衡
  • 創作者
    周朝南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民國/戰後時期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存放位置
    新北市瑞芳區瑞三本坑旁展示室
  • 時間分期
    民國70年代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