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豎崎路與輕便路交叉口的昇平戲院,最早的戲台是設在基山街東山旅社旁,為木造兩層樓的建築,後來因不堪長時間負荷,又年久失修,終究被颱風給吹倒,昭和9年(1934)才搬到現址,用空心磚砌牆,屋頂為檜木架構,釘杉木板、舖油毛氈、刷柏油,兩層樓式建築,佔地兩百坪,比台北橋頭的戲台還大,建築風格屬日治時期最流行的仿巴洛克式,一樓用太平山檜木作的椅子排排而坐,二樓看台作成U字型的木頭座椅,柱子則為六角形立柱,舞台甚至還有旋轉軌道,可見其設備之先進。演出的項目有電影、歌仔戲、新劇及布袋戲等。經營者有吳樹桑、高九登、賴枝木、周天生等人,當時歌仔戲的演出一個月中佔有二十天,其餘十天就演電影或布袋戲,電影一天放映兩場,下午兩點放映一場,晚上七點再放映同樣的電影一場。同一齣電影或歌仔戲會連續放映或演出好幾天,且每天劇情都不同,就像現今的連續劇一樣,甚至像歌仔戲還會有拖棚的現象,越拖還越久,不肯作罷。自從金礦停採之後,因人口大量外流,最終也在民國七十六年結束營業,所幸目前已由新北市政府觀光局照原樣整修完成,並交由黃金博物園區管理經營,平常展示昇平戲院的歷史及建築特色,並常態性舉辦老電影欣賞及藝文活動,為九份增添一處懷舊的人文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