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20070326全國教師會34_p8 期待繁星閃亮

「繁星計畫」原由國立清華大學於2006年推動。同年,教育部為了實現照顧弱勢、區域平衡,要求「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俗稱五年五百億計畫)獲選的12學校共同配合推出「繁星計畫」,以外加名額的方式,優先錄取各高中在校成績最優秀的學生。但以錄取繁星最多的清大而言,總名額180名,每所高中最多錄取1名,又規定學測成績必須有二科是頂標、三科是前標。因此,第一回倖存的180所高中,學生因為達不到門檻的又被刷掉了五分之四,剩下大約三十幾所高中的學生,繁星篩選的結果,也跟目前該校的推甄錄取分數接近。因為繁星名額太少(總數766名),造成學業成績普遍較差的偏遠地區高中學生,不會因為繁星計畫而獲得額外的錄取。2002年全教會曾經提出一項「平衡各高中發展計畫」,修訂大學法為「本法修正三學年後,國立各大學招生名額其中的百分之三十,應按照全國各高中的學生比例保送之。其保送成績之計算、名額分配及分發方式,由教育部訂定和執行之。」這樣的修法,才會促使成績優秀的國中生留在當地就讀高中,各高中都有星星,這樣的「繁星計畫」才能亮遍鄉村小鎮的夜空。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全國教師會會訊第34期
  • 撰寫者
    林清松
  • 創作者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07/3/26
  • 媒體類型
    報紙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