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三屋家族往來信件05-2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家族史料】。

信件內文中譯為:

今年夏天氣候仍持續異常,往年從七月中旬起梅雨一結束,就會立即變熱,但溫度卻一直在30度以下,立秋之後夏天才姍姍來遲,維持30度以上的高溫,雖然如此,進入九月份後,颱風掠過房總半島朝東而去,翌日,氣溫立刻降到27度到17.8度之間,濕氣也降低,變成了清爽的秋季氣候。

一月份收到您信件後一直疏於問候,實在抱歉。雖然一直想要儘快回信,但古市生病入院,辭任會長,為了後任人選問題,不斷地進行討論及會議,導致未能及時回覆,這次旭陵會報已決定刊登貴作「懷念三屋」一文,但因古市生病之故,會報也延遲到八月份終於才發行,謹將刊載貴作的旭陵會報一份同緘寄上。第5屆畢業的在日同期生應該都已經看過,小生也寫了一篇關於「應援歌」的拙作,請惠覽。

台灣也是秋天生活的比較輕鬆吧?正是美味的蜜柑季節吧,令人懷念起在嘉義時候的秋天。目前世界經濟衰退,日本也在為國家稅收不足而煩惱,我想台灣的情形也是一樣,稍微值得安慰的,這種情形不光是日本,其他國家也都有,但應該不會永遠持續下去。時機有好有壞,總有一天衰退的時代將會結束,在此之前只有忍耐。請多注意身體。小生託老天的福一切安好,目前無高血壓,身上也無病痛,請勿掛念。就此草草擱筆。請保重。

九月十日

平井新

謹致

陳清森


陳清森文章中譯為:

懷念三屋俊武

第五屆畢業生

在雲林 陳清森(71歲)

三年級的時候三屋俊武的座位在我前面,我們經常利用十分鐘的休息時間坐在校園的草地上聊天。劍道的時間也常在一起練習,我常被他打得滿頭包。星期天的時候我也常帶著空氣槍跟他到山仔頂後山的森林打小鳥,又帶我到宿舍招待我喝茶。之後轉學到台北一中,並成為台灣通過陸軍士官學校考試的三人之一,又進入東京四谷的士官學校。後來知道我到東京求學,某個禮拜天上午他曾來到宿舍找我,也曾在某個禮拜天帶我到靖國神社參拜、參觀遊就館,並對我說:「小陳,我早晚會來到這裡的,以後你來東京,就到這裡跟我見面吧!」我說:「現在中國的排日運動方興未艾,應該不會跟中國打起來吧?」三屋說:「祖父(大漢學家三屋大五郎,雅號清蔭)曾說過日本跟中國是同文同種的兄弟國,只要居上位的人心意相通,沒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其實更需要注意的目標是蘇聯,所以我正在學習俄語。」可悲的,中日戰爭終於爆發,昭和12年(1937)10月24日三屋身為中隊長,帶領全體隊員進攻太原忻口鎮時壯烈地戰死。俊武的遺物被送回到台北的家族,染血的軍服上有兩三個彈孔,領口上有砲彈的痕跡,千瘡百孔,殘破不堪,可知當時戰況有多激烈。伯母(三屋靜校長之夫人)對我說:「你跟俊武是好朋友,照相機就交給你吧!」我收下了照相機,內心卻是一陣悲痛。

戰後,昭和35年(1960)4月,我以中國代表團成員的身分首次前往東京參加日本藥學會時,特地到靖國神社參拜,為三屋祈福,想起曾一同前來的往事,令人感慨萬千。後來又有兩次與家族前往東京時,也特地前去參拜,為他祈福。一想到「以後你就到這裡跟我見面吧!」,腦中浮現染血的軍服,心中悲傷不已。

1982年1月5日筆

黃得峰中譯

這封信寫及在嘉義高中讀書時的許多趣事,主要是陳清森對俊武的回憶。也提及他曾在戰後,以中國代表團成員的身分首次前往東京參加日本藥學會時,自己特地到靖國神社參拜,後來又有兩次與家族前往東京時,為三屋祈福。從這些信札,可以看到陳清森與三屋俊武兩人之間深摯的友誼如何擴展為一生家族的繫聯。




基本資訊

  • 取得對象
    陳朝洋
  • 取得方式
    收藏者授權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日本、台灣
  • 撰寫者
    江寶釵
  • 創作者
    平井新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1982
  • 資料使用語言
    日文
  • 媒體類型
    文件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