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諸羅新八景—阿里雲濤

諸羅新八景—阿里雲濤

蒼松紅檜鬱周遭。天半清秋萬籟號。大塊偶添新氣象。風流樹海湧雲濤。

日本領臺,阿里山在殖民主的進步現代性下,獲得拓墾與開採,豐富的森林資源,使得位於阿里山出口的嘉義市,藉由木材的儲存與集散功能,迅速發展為當時第四大城市,甚而成為嘉義的「地方特色」,1935年「始政四十年臺灣紀念博覽會」推出類似「一鄉一特色」的產業,嘉義的特色便是林業與阿里山的觀光。阿里山、雲海、鐵路、紅檜,都成為詩作的關鍵詞彙。

阿里雲濤的主題是雲海景觀,秋日長空萬里,松樹與紅檜又高又綠,在風掠過時發出動人的聲響,天地隨之增添一番新景觀,那是風的流,樹的海,雲的濤。

《臺灣日日新報》第4版(1928.1.25)

照片為阿里山雲海,來源:《臺湾案內》(1935)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賴子清,《臺灣日日新報》,1928.01.25,04版。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嘉義
  • 撰寫者
    江寶釵
  • 創作者
    賴子清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1928/01/25
  • 媒體類型
    報紙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