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昭和12年7月(民國26年)於三重市中央南路新泰陽工廠區內組立鋼槽之留影紀念

圖昭和12年(1937)7月於三重市中央南路新泰陽工廠區內組立鋼槽之留影紀念。日治時代,新太陽鐵工所以各種機器製造及機械維修為主。到了光復以後,設一部軋鋼機,為增加營業額,還得對外承包鐵工程,如油庫工程,重型廠房建造等為營業項目。如當時三重的金剛鐵工廠廠房的鋼架,以及太平洋電線電纜公司廠房,都有新太陽的工作記錄。游蓬燦表示,當時台灣伸鐵最具規模,另外就是國光伸鐵及該家族的「新泰陽造機公司」。三家軋鋼廠都以製造建築用之鋼筋為主力產品。然而就因為產品相近,不免產生價格競爭。當時為了避開和大廠做正面價格戰及提升利潤,游蓬燦認為必要另覓商機,經過謹慎考慮市場風險及研發,決定將產品改為使用同樣原料的各種型鋼製造。「新泰陽造機公司」這樣的改變,使得產品價格得以大大提高,再加上70年代越戰爆發,美軍對各種角鐵(angle)及構鐵等,結構鋼的需求量極大,也因此該公司開發台灣第一支凹型鋼(channel,游蓬燦發明),產品洛陽紙貴。當時雖日夜加班以供外銷,市場仍然供不應求。因年輕董事長游蓬燦專業學歷和努力不懈,新太陽成為光復後三重地區一家很成功的台灣鋼鐵大工廠。

基本資訊

  • 取得對象
    游蓬燦
  • 取得方式
    翻拍
  • 管理者
    游蓬燦
  • 資料來源
    游蓬燦
  • 撰寫者
    蔡棟雄
  • 創作者
    不明
  • 時間資訊
    登入日期
    民國/戰後時期
  • ISBN
    9789860178647
  • 媒體類型
    照片
  • 存放位置
    游蓬燦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1895~1971)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